close

#處理不完的手足糾紛

#話說開了,心就流動了

56247cdbd8c41155d5ae74b1bdf62c4b.jpg

👩‍👦一個孩子不嫌少 👩‍👧‍👦兩個孩子恰恰好

你是否跟我一樣,只有生一個孩子時

看著孩子孤伶伶在玩具區玩耍時

希望生個第二胎來陪伴老大

 

有伴相隨、很美、很好、很理想

當孩子能玩在一起時,簡直是天堂🤗

當發生爭執時,各據一方各持己見

這狀況就足以讓大人理智線斷掉😠

到底該如何《解決手足問題》成了很多父母的困擾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觀察《34對兄弟姊妹的日常互動》,

(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手足衝突次數)

發現相差2到4歲的手足,平均每小時衝突6.3次,

而相差4到7歲的手足,平均每小時會衝突3.5次。 

看到這數據有沒有比較安心了呢!?

 

父母的任務,不是阻止或害怕手足衝突,

而是協助引導孩子們從衝突中學習表達與陳述。 

每當聽見或看見孩子有了爭執時,

很容易當下就引起煩躁心「怎麼又來了」

此時不坊先聽聽與看看,孩子間如何自行解決

當解決不了時,再介入瞭解(不是做裁判唷)

 

【情境一】事件發生當下,你就在身旁

聆聽孩子之間的對話的氛圍與口語用詞

能互相達成協議或平衡時,當下大人是不需要介入

但可以事後,和孩子分享自己在聆聽時的感受(第三人的觀感)

也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更舒服的表達方式

 

【情境二】事件發生當下,我們根本就不在現場

通常都是其中一方沒頭沒尾跑來哭訴或告狀

大人搞不清狀況一頭霧水

此時可以分開或一起邀請孩子來了解

孩子輪流從頭訴說「從自己角度出發」的感受與事件經過

如另一個孩子當下要進行反駁時,

要提醒孩子尊重對方的發言,等等會換你說,請他等待

一方面是讓孩子有機會聽聽對方的想法

另一方面是孩子會知道他有完整的發言權機會

大人不是偏頗其中一方

 

以好奇心的方式 多詢問孩子過程與感受

然後呢....所以你就......是這樣嗎?

有其他方式可以解決嗎??

當孩子自己想出的方法才會內化為內心的一部分

多讓孩子發表表達,話說開了,心就流動了!

 

《轉分享》媽媽經學知識 https://reurl.cc/xQ1d6E
給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沒大沒小」,不用「孔融讓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養談判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

    父母不要剝奪孩子學習這些重要能力的好機會。

4.孩子吵架時,父母眼不見為凈,不要當裁判,離開現場為上策。

 

 

圖片來源//reurl.cc/KQXZdp

 

arrow
arrow

    江江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