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看到朋友分享的影片
感觸甚多 想跟大家分享些想法
當孩子開始接觸學校生活
為了方便訊息傳遞與聯繫
導師通常會邀請家長加入群組
這個「群」伴隨著家長間的教養觀念不同及處理事情的態度/看法不同,對於學校端的老師,便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
「群變成了一個 #家長開大會的地方
 
 
🙄討論...老師"應該"帶班方式
🙄討論...老師"應該"事件處理方法
🙄論述...自己對於事件的看法
但別忘了...
我們都不是當事人
我們不是坐在教室裡的一員
我們不是管理一班學生的老師
我們只是
從孩子口中聽到
孩子的觀點、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感受
我們很容易就急著跳進去
捍衛及爭取自己孩子的權益
 
⭐️踩個煞車!!!
多給老師些信任...靜觀其變
引導孩子...自己在這事件中可以做些什麼事或調整些什麼,讓事情或心情得以解決
其實,往往孩子都覺得沒什麼,是大人過不去當下。
 
💁‍♀️把「群組」功能,回歸到最初的設定
有任何問題或狀況了解
用電話連繫或對話,才會清楚
 
👉對我來說
我也在很多「群」中
多半在「群」知道有特殊事件後
回來和孩子聊聊當天有發生什麼事
持續觀察幾天的動靜(群&班級)
引導孩子如果是你,你怎麼處理?你希望媽媽怎麼協助處理?
然後就陪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渡過。
 
 
arrow
arrow

    江江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